奇蹟課程是海倫•舒曼與威廉•賽佛兩位教授基於同一共識,猝然決定連袂合作而成。他們都任職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院的醫療心理學系。
他們原是靈修的門外漢, 彼此間也常生齟齬關係相當緊張指掛慮事業上的成就及地位。大致來講,他們算是俗子中人,他們的生活與本課程所倡導的境界簡直是南轅北轍。
領受此課程內容的海倫曾對自己做過這番描述:
「身為心理學家教育家的我,在理論上相當保守,在信仰上屬於無神論,任職於頗具名望的環境中,卻因一個事件,引發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情。我們系裡的主管有一天出人意表地公開表示,他再也受不了我們充滿怨忿及挑釁的心態,在結論中,他斷言:【這一定另有出路才對】此時,我彷彿冥冥中受到某種提示,決定幫他探索這個出路。這個課程顯然就是那個出路。」「…它代表了比爾及我之間真正的聯袂探索,我確信它主要的目的不外乎此…。」
1957 比爾賽佛(William Thetford)接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長老會醫學中心心理學系主任。
1958 海倫舒曼(Helen Schucman)是猶太人,診療心理學副教授,受聘為 比爾主持心理實驗部門。
1965 比爾目睹心理學學府內的權利傾軋,痛心地說出:「 一還有更好的一條路可走」,得到海倫的支持,開啟了海倫一連串非比尋常的經歷。
1965 十月,海倫聽到聲音:「這是闡述奇蹟的課程,請妳記錄下來」海倫極力抗拒,最後在比爾的鼓勵下,開始了長達七年的筆錄「天音」的 歷程。
1968 10月完成「正文」
1969 5月至1971年2月完成「學員練習手冊」。
1972 4月至7月完成「教師指南」。
1972 筆錄完成後,束之高閣,成為他們「不可告人之秘」。
1973 春天,肯尼斯(Kenneth Wapnic)閱讀了這份資料,隨即取消原有的修行計畫,與比爾、海倫一起研究,並與海倫進行文字校訂。
1974 校訂完畢。他們認定這部資料過於深奧且絕對化,非一般人所能領會,故以為此書只是為寥寥數人而設,再度束之高閣。
1975 社交廣闊的茱麗(Judy Whitson)出現,將這份資料以打字照相版複印300冊供不應求
1976 茱麗遵循內心的指示,改組原有的「心靈平安基金會」,正式出版<奇蹟課程>。海倫與比爾拒絕署名,力斥任何「主導」的角色,決定讓 此書自行發展。
1977 海倫在肯尼斯的鼓勵下,繼續筆錄「心理輔導」及「頌禱」等短篇資 料。
1981 海倫去世。
1983 肯尼斯實現海倫的託付,成立「奇蹟課程基金會」,為讀者解說「課程」的要旨。
1988 比爾去世。
2014 肯尼斯去世
內文來自 奇蹟課程正文序言(舊版譯文)與奇蹟課程中文官網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