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

聊聊W 1~5課



學員練習手冊中,每堂課的練習都帶領著學員,朝向該堂課的目的前去 ,可是這目的可以是,因理解而成為了或是因渴望而提問了,但不會是應該的或只能的. 當然練習課裡,也會有它發現疑惑與解答提問的功能.

第一課:
我在這房間(街上'窗口'此地)所看到的一切不具任何意義

* 不論是"這個檯燈.."或"那個衣櫃.."都一視同仁的運用.無先後次序無差別待遇.

# 當然就如導言所言中的激起抗拒心態,這不僅無妨..更可藉由抗拒這防衛機制,顯露出所保護的為何?自己對此意義何在?提出所有的疑惑,它會在後面某課裡得到答案的.


第二課 
我在這房間(街上、視窗、此地)所看到的一切,對我所具的意義,完全是我自己賦予的

* 一個原則,眼睛落於何物,那便是練習的對象.不論是眼前的(這個鍵盤..)是向外推廣的(那個街燈..).

# [對我所具的意義,完全是我自己賦予的]!!!???怎麼會這樣..那不是本來的或是傳統的或是大多數人都這樣說的.或是!承認沒錯,可那是有來由的或有原因的或有歷史的..沒關係就疑惑嘛!會有答案的.


第三課 
我並不了解我在這房間(街上、窗口、此地)所見的一切

* 這是為了幫忙清理內心對過往的牽絆,按照事務此刻所呈現的原貌去看待它們,只管去領會自己對它們的理解微乎其微.

# 課程內雖提醒~這不是在訓練判斷的課.可是當說出並不了解那個(取材對象)之前,其實已經看到了自身對它的原判斷或註解了.故這練習是朝向開放的準備,願意預告不受判斷之累來往下練習. 殊不知這確是個練功的基礎,看到原判斷卻不批判那個看到,是聆聽真理的準備.


第四課 
這些念頭不具任何意義,它們就像我在這房間(街上、窗口、此地)所看到的事物一樣

* 此課的目標乃是訓練區分無意義與有意義的第一步.
  它是遠程目標的第一步,學會無意義者俱在身外,有意義者俱在   心內.它是訓練心去體認何者相同,何者不同的起步.

# 昨日(第三課)的功夫,今天(第四課)用上了.留意心中所浮現的念頭,不論是評斷為[好的]或[壞的],就地取材來應用.而[好的]也說不具有任何意義嗎?此刻經過願意開放的預告,或許仍會有些為難或疑惑,可是已經知道會有答案的,也就不會在抗拒或是評判自己練習不當了.


第五課 

我絕不是為了我所認定的理由而煩惱

* 把同一觀念分別應用在它們(認為帶來痛苦的人物'事件'環境的具體感受)之上,這是終會認出他們並無二致的第一步.

# 這是形式與內涵區辨的第一課.在明白外在形式無關緊要之前,每一種形式都成了練習的最佳素材.況且,一視同仁在每一課都是基本條件了.

如: 我不是為了我所認定的理由而氣XX.

這練習前,需先從心內找出所認定的煩惱之源,以及其所導致的種種煩惱.這個方向就需第四堂課的準備了,可以同時在形式中看見自己的心念與感受.

似前提~比如:XX對我說話的態度,會讓我感到自卑,這樣我就不能好好工作,將會失去這個工作,那很糟糕.

所以~ 我不是為了我所認定這樣將使我失去工作而氣XX

這也就是不評斷自己念頭的看見,否則那每一個轉折都令看見者自責不已的話,將無法看見其實都是同一回事.煩惱能夠變化為恐懼'憂慮'哀傷'焦慮'憤怒'仇恨'嫉妒等種種形式與現象,以為並不相關,其實並無二致.多看便知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