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

聊W11~12課


繼操練釐清[我]信念’念頭與形式的關聯性與先後性,現來到[我]如何運用它與世界的產生關係中了.

第十一課
我那無意義的念頭,顯示給我一個無意義的世界


1.這是第一個與修正過程休戚相關的觀念.
2.外表看起來好像是世界操控了我的認知對象,其實是,我的想法操控著我所見到的世界.
3.這初具雛形的觀念,是解脫的保證,也是[寬恕]的門檻. 

練習的方式:先閉眼緩緩複誦這觀點,再睜眼環顧四周.


4.若要使這練習發揮最大的效用,眼光必須相當迅速地由一物移向另一物,不要在任何一物上逗留,盡量輕鬆而隨意.
5.操練所追求的平安’放鬆以及無憂無慮之境,基礎即在此.


閉眼複誦再睜眼的次序,是要將前面的課程深入~念頭與形式的關係.故這個練習才說是一個修正轉折的重要觀點.沒有念頭無法詮釋形式~念頭在先,形式在後.

初期的練習多是要求每日3~5次即可,就是在回應那個"盡量輕鬆而隨意"的基礎.當然在頭一回合練習的時候,疑惑’震驚的感受或許會大過那個基礎吧

如果是套公式的來練習:會看見那"顯示"非單單指向~心理上的投射~而已的脈絡處.即是:我那XXX的念頭,顯示給我一個XXX的世界

有時候的在操練過程中,有個靈光乍現的明晰點,理解了前面某課的觀點,那課的疑惑或提問有了解答.

第十二課
我煩惱,是因為我看到了一個無意義的世界


1.此是重要觀念,它糾正了知見上最大的偏曲.
2.是我"認定"的那個可怕的世界,那哀傷或瘋狂的世界,帶給我無比的煩惱.它這一特質,都是拜[我]所賜.

此課練習的方式~可以張開眼睛來做~環顧四周慢慢地去看.

3.眼光轉換之際,試著給予每一物同等的注意力及同等的時間,同時知道這是學習平等對待一切的初步課程.

4.環顧四週之際,任何呈現於腦海的形容詞,都可使用.不論是認為消極的’積極的’好的’壞的,都可納入其用外,並不需做區隔.因練習的目的是要看出它們之間毫無不同.

例:我認為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世界,悲哀的世界,敵意的世界...,或是美好的世界,善意的世界,活潑的世界....結束練習時,加上~但是我很煩惱,只因為我看到了一個無意義的世界.
  

文內第5段有許多操練延伸深思的段落~~

那麼,一個不具意義的世界為什麼會使我煩惱?

我能夠?,忍不住按照我想要它成為的樣子寫下它的意義,正因它無意義.我認為真理是甚麼也是此理.

它上面所見到的意義~便是我想要它成為的樣子而寫下它的意義.它本身無內涵,而我所反應與詮釋的對象,卻是自己的寫下的樣子...,這是自找麻煩的吧?

為何接受世界本無意義,會讓我無比的快樂?

甚至看到被這些覆蓋下的~上主聖言?

上主的聖言?

甚麼理由我要去看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