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

聊W20 我決心看見


第二十課  我決心看見

今天的練習就是從早到晚提醒自己:我想要看見。

這課的觀念也暗示了我默認自己目前還看不見之處。因此,當我複誦這觀念時,就等於在說,我決心改善當前的境遇,改成我真正想要的那種。


1.到目前為止,課程對練習一直採取相當隨意的態度。從不企圖指定練習的時間,所要求的努力幾乎微乎其微,甚至不要求積極而熱忱的參與心態。這種方法是經過刻意安排’縝密計畫的。扭轉想法才是關鍵所在~~世界的得救全繫於此。

2.然而,若是認為自己是迫不得已的,或是像內在的抗拒及反感屈服,自己就不會看見。



既然!
我所看到的一切對我所具有的意義,完全是我自己賦予的.(W2)
我那無意義的念頭,顯示給我一個無意義的世界。(W11)

不論是我認為先看到某事才引發想法,或說有一個甚麼想法必然怎麼去看某事,這道心靈的難題,必會解開的。

因我決心看見!

我看不出一切事物的當下真相。(W9)

而未經訓練的心靈卻是無法看見,這不是一個詛咒。從救恩的角度來說,卻像是一個保證。呵呵!

別忘了,你的財寶在哪裡,你的心就在那裏.你會信賴自己所看重的東西。(T-2.II.1:5~6)

所以練習之初,是以信徒的敬畏之心去執行;或是例行儀式的嚴謹之姿來遵守;或是因反感難明的意圖而檢核,都無法看見其貌的真意,因這都會看到自己的詮釋與判斷了。那是在起步時,自己已有了腹稿,只是遵那意圖而行罷了。


3.這是課程介紹整個練習結構的第一步。不要把它誤解為需要卯盡全力或是施加壓力的苦差事.


如果你有所畏懼,表示你已評估錯誤。你的理解也會跟著評估錯誤,你若賦予所有意念同等的威力,你的平安就被摧毀了。(T-2.II.1:7~8)

.我要的是救恩。我要的是快樂。我要的是平安。我現在尚未得到它們,因為我的心絲毫沒有受過訓練,根本分辨不出喜樂與哀傷,快樂與痛苦,愛與恐懼的不同.


這種混淆是整個犧牲觀念的始作俑者。

老實講,要你說「我愛」是否比說「我恨」更難?你常把愛與脆弱’恨與力量聯想在一起(T-13.III.3:1~2)

或是將愛與負擔'抗衡與壯大連成一氣呢?

4.現在就學習如何分辨,我的回報必然不少.


奇蹟出自一顆已準備妥當的心靈。奇蹟即是心靈內知見的轉變。


5.慧見所要求的,不外是觀者想要看見的決心。


不可把正念與妄念的兩種心境混為一談。面對任何錯誤,若只知反應而不存救治之心,就是混淆的一種跡象.(T-2.V.13)


6.不要誤以為,這練習只要求付出這一點精力,就表示課程指向的目標大概也沒甚麼了不起。使整個世界得救,豈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目的?


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,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(W19)


7.如果我尚未得救,世界怎能得救?上主只有一位聖子(自性),他就是復活與生命.他的意旨必會成就,因為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託付了他。就在決心看見之際,慧見已得.


正文中所提供的理論基礎,是練習手冊中不可或缺的架構,呈現出每個練習的意義.然而,你必須親自操練這些練習,才可能達成本課程的目標.(W導言1)

這即是親自接受救贖之意.

或是與真理和解;或是理解心靈的因果運作法則;或是觀看與世界的關聯,這些角度只是層次逐步修正之說法.抑是課程常提到的沿著分裂的軌跡逐步修正而上.

練習:
每小時緩慢而積極地至少複誦這觀念兩次,試著每半小時作一次。

我決心看見

8.如果忘了,不要懊惱,只要再繼續即可.當面臨了令自己煩惱的環境’人物或事件,就該額外地多複誦,應用幾遍。


這處境仍可適用於研讀正文時的心境與渴望。

9.自己能夠,且也將會以不同的方式去看的.內心渴望甚麼,就會看見什麼。這才是世上真正運作的因果律。


呵呵!這個因果律若真心想一探究竟,怎會不能呢?

只要說~我決心看見

面臨任何處境感到不適不明,只問我怎麼了,也是如同此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