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「奇蹟課程」正文研習結構略述 (中)

結構意象圖


四、三步驟的使用概念

 1.若要擁有,普施眾生 ~  T8~13;T14~18

此刻,願意將任何舊知見、決定之因全攤出,試圖在看見真相的狀態下來區辨或修正或選擇。不論那舊知見、決定是指向任何人時事物地、任何現象或任何關係,都不再除外、揀選、隱藏與防衛。這即是寬恕的內涵與義理。


「這是相當初步的階段,也是唯一你自己必須先學的一課,你甚至無須完全做到這一步,只需將自己轉向那個方向就夠了;當你選擇了那方向以後,你就已挺身為這一步負責了,那是你,也唯有你,才能負起的責任。」(T-6.V.一.6:1~3)

 「本課程並非為了學習真知。而是平安。這是獲得真知的必要條件,只因活在衝突中的人沒有平安;而平安是獲得真知的必備條件,因為它是天國的必要條件。」(T-8.I.1:1~2)

活在衝突中,欲得平安,只待處方,予以化解。

不論是,一個有待解決的處境問題或是一道有待化解的相反議題,衝突的表現形式雖繁複,總是能從各種反應的循環陷落中、在防衛雙面刃裡黔驢技窮時,覺察其蹤跡,容易辨識。而朝向的目地之完成,其表現形式也是萬千,其內涵不外是祈求:擺脫罪咎、清白無罪及得見真相之反應,這部分倒是需要警醒及"覺"察才能識出。

「救贖的課程與你自己設定的課程正好相反,它們所帶來的後果亦相反。」(T-8.I.5:1)

「真理只能被體認,也只須被體認。根據上主的天律,靈感屬於聖靈,千古不易來自上主的天律,兩者同出一源。救治並不直接來自上主,因祂了知自己的造化圓滿無缺。然而,救治仍是上主之事,因為它源自祂的天音以及天律。在尚未了知它的心境裡,救治乃是天音與天律的結果。」(T-7.IV.1)

依前述,投射與推恩是心靈的二種狀態。而投射旨在分裂與排外,推恩即是實存圓滿之境的交流。然而,「分裂的心是無法認出自身圓滿的,有待它的完整性這一奇蹟,使它豁然開朗而得到治癒。如此喚醒了它內在的完整性,它只要接受這完整性,便能復歸於天國。」(T-7.IX.4:4~5)

由前二段論述總結:分裂之心不識圓滿,定是失落了原本圓滿之覺識;由分裂中識得完整性的反應,即是奇蹟;奇蹟之念即是救治;而救治是聖靈與天律同行之果。;以分裂之境的語言而說,救治是一種聯袂之旅。

故,欲達目標的化解計畫,一直以來有二類,而選擇總是有所憑藉:

*投射:歸咎的思想體系,即小我或分裂之稱,即是課程中描述的自製救恩計畫 ~T8~13。

以分裂完成擺脫罪咎的目標,卻扭曲義理、難辨真相,這個雙刃的防護措施,使得清白無罪成為隱晦混淆之議題,化解恐懼之效益也時斷時續,更因此境而推理~恐懼為實、救贖無解。


*救治:完整的思想體系,即聖靈或結合之稱,即是課程中描述的聖靈救恩計畫~T14~18

以結合完成清白無罪的目標,卻因神聖映影之助而甦醒,超越了救治的目標,恆常地了知真相,那個了知即是答覆。

兩套化解計畫之範型,正文常用對照性的型態來表達,如:兩個老師-小我與聖靈、兩個聲音、兩種畫面、兩個世界-小我世界與真實世界、兩種課題、妄見與正見、問題與答覆、噩夢與美夢、庸俗關係與神聖關係、排外與交流、營造與創造、奴役與自由、卑微與偉大、死亡與生命、形式與內涵、破碎性與完整性、藉某物為是與我有即我是、恐懼與愛、呼求愛與愛本身...等等對照組,其中對照性內涵義理皆是同一性。

「聖靈默默地指出兩者間的鮮明對比,祂知道道你遲早會請祂來為你分辨兩者的差異,讓它顯示給你看哪個才是真實的。」;「對比與差異是此地不可缺的教學工具,讓你從中學到甚麼是該避免的,什麼是該追求的。你一但明顯了這一點,你就會找到答案,不再需要差異性的佐助。」(T-13.XI.4:4;6:3)

「救贖是讓你重新評估自己所珍愛的一切,聖靈透過它而為你分辨真假虛實,因你一向不分青紅皂白地全盤納入心中。因此,沒有另一個,你便無法評判這一個,而罪咎對你已變得如純真本性一般真實。」;「因你怎麼可能記得那始終虛假不實之物,卻記不起來那永恆真實的存在。這樣與真理和解,也唯有與真理和解,才能享有天堂的平安。」(T-13.IX.4:1~2;11:7~8)

「愛不是學習的。它的意義就在自身之內。當你能夠認清祂所不是的一切,學習就結束了。所不是的一切都成了干擾,有待化解的干擾。」(T-18.IX.12:1~4)

「那使你與弟兄結合的神聖一刻,是由那超越寬恕之境派遣來的愛的使者,為了提醒你那超越境界中的一切。然而,你必須透過寬恕,才可能憶起它來。」;「如今,你終於有了目的。平安就在那裏等候著你。」(T-18.IX.13:3~4;14:4~5)

然而,「這第一步實際上只能算是扭轉思想的起步而已。」(T-6.V.二.8:2);「這一步表面看來不只沒有解決問題,反而使得你的衝突更加白熱化,因為這是你扭轉自己的知見以及回歸正道的第一步。自會與你尚未完全捨棄的顛倒知見相衝突,否則你就沒有扭轉的必要了。」;(T-6.V.一.6:4~5)

現在開始,對任何關係、任何境遇、任何現象,都平等地以選擇寬恕、渴望真相為動機吧!「聖靈所要求於你的只是這個基本禮數而已。讓真理呈現祂的真相吧! 讓它壟罩每一個境遇,為你帶來平安。」(T-17.VIII.1~2)


2.若要平安,在教導平安中學習 ~ T19~T28

這裡首先需知,「一種境遇就是一種關係,它是意念的匯集之地。」(T-17.VII.3:1)

「任何境遇只要是為真理服務,必會獲得平安。」;「這信心必然涵括所有相關的人,唯有如此,這境遇才顯得有意義而且完整。」(T-19.I.1:1 :1:4)

如今「思想者-我」的期待目標仍然是如舊,只是對於甚麼才是真相、如何才能恆常達到目標而不是循環不已有了期盼,願意重新去看曾經詮釋及似乎遺忘的種種。

「你應了解,你對事情的反應並非針對事件的本身,而是針對你對它的詮釋而發的。由是可知,你用詮釋來為你的反應辯護。」(T-12.I.1:4~5)

故,「改變動機,等於改變心靈,必將導致根本的改變,因為心靈屬於最根本的層次。」;「這時聖靈的聲音便會愈加清晰,使學徒不可能聽不到,於是,有段時間他會接收到矛盾的信息,並同時接受者兩者。」;「解決這兩種相反的思想體系的衝突之道,顯然就是選擇其一。」(T-6.V.二.2:5;4:5~6;5:1)

然而,選擇就是決定,必然是對所選的對象的前因後果,皆有了認識及區辨的能力後才能行使的。故,「第二步則是積極肯定你所要的東西。這應是擺脫衝突的一步,因為它顯示了你已考慮過幾種可能,且已選擇了一種你比較喜歡的。」(T-6.V.二.8:3~4)

這一步(指第二步),即是在理性的祭壇上、聖靈引領的思辯場域,以合理性(正當性)、真實性、關聯性、同一性等條件,進行辨識推理、體認真相的過程。這過程的效應,使得:形式與內涵得以辨別、真實渴望與真實目標得以看見、目標與方法得以一致、因與果得以如實呈現。這樣的過程中,我的處境(現況)、目標、渴望、需求、可使之處方等也漸漸的歸納眾形式後顯得單純,如此一來,因著那單純而有力量的終極決定,就必然也將呼之欲出了。

「因此你極需另一種經驗,也就是比較符合真理的經驗,教你看出甚麼才是當然且真實的。」(T-22.IV.13:10);「聖靈所教的一切都是前後一貫的。這是清明神志的推理。(T-21.IV.6:1~2) ;「它唯一的目的就是教人認出甚麼是相同的,甚麼是不同的,好讓人有餘裕去面對那絕無僅有的抉擇。」(T-26.III.5:6)

「由此可知,這一步(指第二步)雖是終極決定不可缺的一環,但顯然不是最後一步。」(T-6.V.二.8:6)

「如此看來,第二步雖是邁向上主真知的統合知見,它仍不出知見的領域。當你踏出這一步,並堅守這一方向,你便會被推進你思想體系的核心,在那兒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。第二步的進展是時斷時續的,但第二步會比第一步輕鬆得多,因為它只是順水推舟而已。」(T-6.V.二.9)


3.只為上主及其天國而警醒 ~ T-29

「這是致力於根本改變最重要的一步。」;「第一步似乎加劇了衝突,第二步仍會引發某種程度的衝突,而這一步(指第三步)要求你不懈地戒備衝突的發生。」(T-6.V.三.3:1;4:1)

「只要你跟隨聖靈,祂會幫你踏上這一步。你的警醒乃是你要祂的引領的標誌。在你懂得努力原是多餘的以前,警醒是需要精力的」(T-6.V.三.10:2~5)

終極決定就在第三步裡,意謂「思想者-我」已經準備妥當。而這已非剛踏上第一步的我了,這一個質的改變更非能在計畫與安排中發生。當用計畫與安排令其發生時,就已將它推向未來,因這樣便代表著認知它並不可能發生在當下。然而,此刻的我,確實尚未能領受真理教誨的效益。

「你只能透過真實的你創造,你必須學會憶起自己的實相。記憶的方法就藏在第三步中,它綜合了前兩步的課程,並進一步加以徹底整合。」(T-6.V.三.5:2~3) 

「奇蹟即是這種自信的一種流露。它們一邊反映你與弟兄的認同是正確的,一邊也反映了你已意識到這認同是靠推恩而維繫。奇蹟是教給你這整體知見的一課。」(T-7.IX.7:2~4)

「我們以前說過,聖靈富有評估能力,祂必須如此。祂為你的心靈分辨出真假虛實,並教你透過上主置於你內的光明,來判斷你內心所接納的每個意念。」(T-6.V.三.1:1~2)

依課程之義:光明即是了悟,而那了悟實與天律相應;上主即是天律、即是創造、即是生命、即是一體。如此意旨,同樣是說:天律即是上主、創造即是上主、生命即是上主、一體即是上主,而了悟即是與此旨意相符。

以上述條件所鑒:「凡是與此光明一致的,祂便保存下來,以鞏固你內在的天國。與此光明部分相符的,祂也予以接受,加以淨化。與此完全不合的,祂變抵制、拒絕。如此,祂才能維繫天國內完美的一致與完美的統一。」(T-6.V.三.1:3~5)

此時位於思想體系核心的「我」,這就是終極決定的所在,因著了悟。這終極決定是清明神智的選擇,平安必也臨在。

「當這記憶由你心中浮現,平安仍須跨越最後一道障礙,而後救恩才算完成,上主之子方能徹底恢復清明的神智。」(T-19.IV.四.1:5)

這最後一道障礙即是:對上主的恐懼。

在課程的第一步中不斷地試圖與聖靈聯袂下,漸漸地化解了罪咎的吸引;而第二步的評估、推理與思辯更是在覺識的引導下為之,也同樣稍化解了痛苦與死亡魅力。但這一切都需在最後一道障礙化解時,才會落實不再起疑而衝突。

「畏懼上主。這是平安必須克服的最大障礙,它依舊在那兒。其餘都已過去了,只有這個障礙還在擋你的路,使你邁向光明之道,顯得黑暗可怕、荒涼危險。」(T-29.I.3:1~3) ,「除非你怕在找到上主時失落了自我,否則怎會任憑身體拒絕天堂的召請?然而,你怎麼可能再找到自我之際失落了自我?」(T-29.I.9:5~6)

所有的看法都是源自認知主體,是他在判斷是非真假。凡是他判為虛無的,他就看不到。

「你對攻擊的恐懼,遠比不上你對愛的恐懼。」;「你常把愛與脆弱、恨與力量聯想在一起,你真正的力量,對你似乎成了你的弱點。」;「你已經架起了一個神智不清的信仰體系,因為你擔心在上主面前束手無策,你想逃避它的愛,因為你相信抗衡能壯大聲勢,攻擊才會顯得偉大。」;「他不只害怕自己所造的不慈之父,更害怕真正的天父。」(T-13.III.2:3;3:2;4:1~2;10:6) 

此刻,來到這裡,我理解了,原來的我怕的是我對上主、對愛的那個詮釋,而非上主、愛本身。

「世界正等著你認出自己是自由的同時,也賦予其自由。但你必須先寬恕賜你這意願的上主,你才會寬恕世界。」;「如今,上主也獲得了寬恕,因你已決心把弟兄視為朋友。」(T-30.II.4:6~7;5:3)

就這樣經過這三步驟的歷程--寬恕了眾生(弟兄)、關係、境遇、課程中自稱「我」、聖靈(覺性)、上主之子(基督、靈性、自性)、上主,因著渴望真相的動機,將所有的認知都顯露在慧眼中看出虛實真假,並經由真相的見證來做出選擇。

「當你接受一個奇蹟時,你便不再把自己的恐懼之夢加在那正在作的夢中。」(T-28.III.11:6) ;「救恩會由此開始,循著分裂的軌跡逐步反向而行,直到每一個步驟都逆轉過來,整個步驟隨之消失,世上的一切夢境便被化解了。」(T-28.II.12:7)

「寬恕的夢對夢中每一個角色都寬宏大量。它幫每個做夢的人全面擺脫了恐懼之夢。它再也不怕自己的批判,因他不再批判任何人了;也不再設法藉批判別人來逃避批判而帶來的懲罰。當他誤把批判當成逃避懲罰之途時所忘懷的一切,就在這時又全都記起來了。」(T-29.IX.10:3~6)

就在「位於思想核心的我」能區辨恐懼之夢與批判(分裂)之夢時,不僅救恩的途徑清晰可識,更因這最後一步之功,一個主動的、活力性的、動態性的認知意念結構,就這樣層次分明且晶瑩剔透地矗立眼前,後,倏然如火花四迸地融入顯出它的光明中。

「因治癒「要麼全體畢現,要麼就全都未癒,這一體性正是治癒的樞紐。除了一體境界外,還有甚麼能修正分裂之境?」;「所有的奇蹟所靠的就是這個決定;只要你一做此決定,奇蹟就降臨了。」(T-28.VII.2:5~6;4:6)

「天堂的障礙物就在你神聖的視野下隱去了;一度視而不見的你,終於重獲慧眼」(T-19.III.10.6)

「天國的完整並不需要你的認知而存在,可是你對這完整性的意識卻有賴於此種認知。需要保護的是你的意識,因為實存之境是無懈可擊的。」:「由此可見警醒的重要性。」(T-6.V.三.8:3~4;8:6)

 
「奇蹟課程」正文研習結構略述 (下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