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「奇蹟課程」正文研習結構略述 (下)

結構意象圖

五. 三步驟的連袂運用 ~T-30

「現在,課程的焦點集中於新的開始。目標既已明朗,你現在需要一個具體的步驟去實現。這些步驟加在一起,會將你由批判之夢帶進寬恕之夢,脫離痛苦與恐懼。」;「你對這些步驟並不生疏,然而目前,它們對你而言,屬於觀念的成分仍多於起心動念的原則。」(T-30.導.1:1;1:6)

T-30章是整個結構的歸納,包括:如何做決定的範例,並將三步驟一氣呵成的使用;同時對於課程中的主軸性概念--如:自由意志、超越一切偶像、幻覺之後的真理、唯一的目的、寬恕的道理、新的詮釋、永恆不易的實相均予以整理陳述,以利在三步驟運作時融合成效。


「目標的實現的快慢,全憑你按部就班地練習的意願有多強而定。」(T-30.導.1:3) 。

意願即是動機,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下,自問:我現在怎麼了?我認知我的當下處境是什麼? 我渴望的目標是甚麼 ? 這又是為甚麼原由? 

當抉擇矛盾衝突或處方無法完成目標而感困惑時,自問:我認知與判斷的問題原是什麼? 是不是我認知那裡有問題的推理出了錯?

如此,整個化解的過程中,毫無暴力的蹤跡,極其單純且明顯。只要「我」先起個頭,那昇向覺醒及了結夢境的途徑就會愈來愈明朗化。

六 .救治之果--終極慧見 ~ T-31

「慧見是一種道道地地的知覺。它既非形體之見,必然能夠理解。它平白易懂,凡是顯而易見的,就毫不曖昧。」;「你看得到理性。這絕不是一句空話,因充滿意義的慧見就是由此肇始的。」(T-22.III.1:6~7;1:4)

「理性生來即是為聖靈的目的而設的工作。」(T-21.V.7:10)

「慧見最初會以曇花一現的方式出現於你,但已足以讓你看到當你視弟兄為無罪時所獲的恩賜。」;「沒有一個問題、一件事情,或是一種環境,也沒有任何困惑,是慧見解決不了的。」;「凡是慧見所著眼的一切,全都得其所哉,合乎祂寧靜而肯定的眼神之下的天律。萬物在祂眼中,結局是萬無一失的。因這結局必然符合他的目標,無需做任何外在的調整,就能完美地與它相應。」(T-20.VIII.1:1;5:7;6:11~3) 

無罪性是只看現在的本然。如此,識得的盡是實相。

這無程之旅,依著不斷地選擇「救治」之方,慧眼張開後,依其所見景象的真實表述,逐漸恢復它的本能。慧見反應的是神聖一刻的完整本質,即是反應天律的果。最終來到此處--終極慧見,也就是終極決定對終極提問的答覆,並且是抉擇力真正能發揮作用之所在。

「自有始以來,也就是學習能力形成之後,無時無刻不再教你這個課題。」;「有待學習的課題只有兩種。各自形成不同的世界。而每一個世界必緊隨其源頭,亦步亦趨。」(T-31.I.6:6;7:1~3)

那就是,「視上主之子為有罪的課題」 及 「那教你認清上主之子清白無罪的課題」。(T-31.I.7:4;8:1)

「認定上主之子有罪的課題,必會激起對上主的恐懼,就如明白自己純潔無罪的人,必會憶起上主的愛是一樣的。所謂誘惑。就是存心選錯自己要學的課程那個願望,同時承受了非你所願的結果。你必須先認清這並不是你想要的心境,才可能重新評估你的選擇,而看出另一種更好的後果。」(T-31.I.11:1~2)

「當你準備做一個將會導致不同結果的決定時,有一件事你必須先學個爛熟。這事必須成為你習慣性地答覆,一個典型的作風,一旦面臨誘惑或面對任何處境時,即能不假思索地直接反應。好好地學吧!這會縮短耽擱你幸福的時間,其幅度超乎你的想像。」(T-31.III.1:2~4)

救治之力~結合,將會超越此二個課題,來到「普世性的終極提問」面前。

「本課程有一個目的,據此你才可能了解它的意義」;「對於仍相信另有答案而四處追尋的人,這個課程的目的才是他們所找的答覆。」(T-31.IV.3:10;4:2)

「只要有一個清晰的慧見,與以前所見的景象完全不同,就能為那些有意學習去看的人改變他眼中的世界,只因他的自我概念已經轉變了。」(T-31.VI.5:4)

「你該如何選擇呢? 解釋起來,何其簡單! 你始終是在你的軟弱及基督在你內的力量之間作一選擇。你選擇的,就是你認為真實的東西。」(T-31.VIII.2:1~4)

在揭開面紗後,得見的自然是「愛」本身了。

「當你能夠在所有的境遇中,愈來愈常看出萬物共通的因素,引用的訓練便在聖靈的指導下範圍益廣,變成普遍的原則。慢慢地,你學會將它運用於每個人及每件事上,因為它具有放諸天下皆準的性能。一旦臻至此境,知見與真知變得極其相似,共享上主天律的一統性。」(T-12.VI.6:5~7)

課程在初學完這三步驟後的提醒:「這課程剛剛起步,切勿妄加判斷。」;「因學習會將你由這低谷導致幸福的高原,在那兒,你就會豁然明瞭本課程的目的,一切具在你的學習能力範圍內。」(T-31.IV.4:4;8)

在課程的序言中提到:「正文已提出整個思想體系的基本概念,為學員手冊中365課的練習奠定了基礎。所以,就開始也一課一課地實踐體驗,具體運用。唯有在具體運用中,才能看出它們的意義,也才能體會出它們的真實不需。

在學員練習手冊的導言,亦提到:「正文中所提供的理論基礎,是練習手冊中不可或缺的架構,呈現出每個練習的意義。然而,你必須親自接受這些練習,才可能達成本課程的目標。沒有經過鍛鍊的心靈無法成就任何事情的。這本手冊的目的,即是遵循正文的意旨來訓練你的心靈進行思考。」(W.導.1)

因者實相本具的意旨,這結局是必然而肯定的,方法亦然。


後言:
達摩破相論曰:「為觀心一法,總攝諸法,最為省要。」

奇蹟課程亦是觀心之法,今以義取之而論,奇蹟課程與破相論其旨義同趣的對照:

「奇蹟」即是「見性」;「聖靈」即是「覺性」;「投射」即是「染心」;「結合」即是「淨心」「整體心靈」即是「色心」;「基督、上主之子、靈性」即是「自性」;「上主」即是「佛」。


故,綜觀二法,仍以義取而論--無明面紗與妄見之輪廓:
形式與內涵之纏覆未辨;為適應而調整的動能;
破碎性的知覺的作用;效忠未經檢核的認知;
認知訊息處理結構不一;層次混淆因果顛倒;
自我概念的迷惘。

縱然無明面紗與妄見型態變化萬千、隱晦幽冥,但覺識因著清明神志的推理,不難見其同一性的樣貌,因著天律的神聖本質,奇蹟始終沒有難易之分。

神聖一刻是奇蹟的安居之所。(T-27.V.3:1) 

神聖一刻,乃是一個醒目的範例,明顯地顯示出每一個關係以及每一種境遇被視為整體時的意義。信心必會接受整個境遇,不信之心並未摒棄任何一面。那是一種徹底平安的境遇,只因你讓它呈現自己的真相。(T-17.VIII.1:4~6)
奇蹟思想結構/神聖一刻意象圖


奇蹟課程正文研習結構略述    終 

20161225完稿


「奇蹟課程」正文研習結構略述 (上)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