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

原來如此的修信觀


莞爾一笑~原來如此

當信心與相信的定義:
是對尚未達到或擁有的心理狀態時,
那實則是一種要求。

如何能做此要求呢?

憑藉著是談條件式、兜圈子式地推理與調整。

那推理與調整是如何作動呢?
當然得需依據~某些法則觀點。

那! 也就是說...
對那個「某些法則觀點」有認知與給出、追隨並且處置的關係。

這樣完整呈現下!則此刻的真相是....

上主之子不可能缺乏信心,卻能決定自己想要相信甚麼。無信心,並不表示他缺乏信心,而是因為他相信虛無。(T-21.III.5:1~2)

信心與相信的原定義~要求的狀態,實則是一種扭曲的錯置。

原來如此!

從來都不曾有原定義的「沒有信心」的狀態,而是對另一種狀態充份信心。

沒有人會讓自己所渴望的目的被換掉,因為沒有東西能比心靈所接納的目標更令人珍惜的了。心靈會追隨這目標,不論走得愁眉苦臉,或歡天喜地,都會滿懷信心,並由信心生出毅力。(T-21.III.2:4~5)

至此信心與相信的新定義~在完整視野下的真實定義,應如是:是當下心靈接納、認同、追隨並給出的狀態。那實則是一種呈現,也又稱為信念的力量。

如此!
當認知的真相不再置於紗幔之後,
當曾經幽暗惶恐如今清晰可辨,
這即是可受治癒的一刻。

因,這一刻有可足夠辨識真妄的條件了。
恆為真,方為真。

修信觀之實義 ~ 
不論任何境遇中,將相信的表達出來以供區辨,這是救治之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