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7日 星期日
奇蹟課程正文初掀帷幕後續曲--365課 (上)
開場介紹:
<錯綜複雜的思想體系>的反應,稱為錯弟
<神聖本質的思想體系>的反應,稱為奇兄
錯弟:奇兄!你到底在說甚麼?你知道自己在說甚麼嗎?我怎麼完全都聽不懂!
奇兄:錯弟! 這我清楚,我先說一個你能聽懂的,那是我們方向不同的緣故。我說的是「往內」的風景,你則是一直「往外」探看,自然聽不懂、看不到我所說的,因為你忙著正在聽別的、看別的。同時,你不僅將它們支解地分析,又令它們相互作證。你想想, 我為何都知道你的狀態呢?
當下,處境者暫將原先的判斷評價置於一旁,寧靜地聽著它們的對話,已走了有一段路了,此刻他衷心渴望真相的視野,好來分辨虛實。因著渴望之際,他選擇著這個歷程,因為他正和嚮導(聖靈/覺性)、兄長(結構之音)連袂而行。
嚮導: 結構意識複練之初,當慎重地來舊話重提一二,使得這趟連袂之路,路徑愈發明顯。
* 「會在這救贖計劃中為你指定一個角色。」(T-1.III.4:2),角色名為:當下處境者。真正的去看,是指任何時候透過自己的意識,體察當下所有的真相。不論現在它呈現甚麼,使之如實。
*「只會用你心靈所了解的事來教你尚未了解的事。」(T-5.III.10:2)。課程所需的任何工具「處境者」皆已然齊備,請安心地在任何時刻,將自已認知的一切呈現出來,包括那些試圖捍衛或隱藏、掩飾或調整的心境。當然其中必也涉及了認知中的因由和關聯性見證。心靈沒有無謂的思維,更加沒有無謂的意象。故,這時根本也沒有不對的敘述,這時有的,就只是--有待清晰的意念。
*「這單純的課程提供你一把鑰匙,去開啟那扇你以為永遠封鎖了的黑暗之門。 」(T-14.II.7:5)。這課程三部曲:是「1.寬恕=掀開帷幕=若要擁有普施眾生、2.祈禱=覺知因由=若要平安在教導平安中學習、3.奇蹟=領受真相(等同分辨虛實)=為上主及其天國而警醒」,救恩就只是由這3步驟一氣呵成的確實執行,如此而已。
*「本課程給人一個非常直接而又單純的學習環境」(T-9.V.9)。「環境」意指當下自身境遇中的思維、反應、評價、對訊息處理的動態歷程等等。焦點也可以是當下「有待解決的問題」、「有待化解的衝突」,或「正欲執行的處方」「正欲達成的渴望」,且涵括它的所有關連性。這些素材不僅都可直接取得,若以領受真相為目的,它則會益發呈現其單純面貌。這課程,簡單的說,就是以生命經歷來提問,以生命當下來見證。
*「還提供嚮導,由祂告訴你該怎麼做。」(T-9.V.9);「祈禱是聖靈根據上主天律的指導,重申涵容的關係。」(T-9.II.6:2)。當體悟了嚮導的橋樑本質時,也成為了快樂的學徒,必然跟隨這充滿喜樂的課程。
*「若要把抉擇力發揮到極致,得先學會看出那力量能發揮作用之處」(T-31.IV.5:4) 。這裡所指向的,即是所有念頭匯集之地,稱為真實的世界,亦稱為神聖的一刻。
*「真實的世界才是能夠真正做選擇的地方。不是在結果上,而是在對選擇性的觀點上做選擇」(T-26.III.6:3);「神聖一刻並非創造的一刻,而是認清真相的一刻。」(T-21.II.8:2),這裡是多麼的簡單,因它本身一目了然,完全無需推理與判斷。
*「那效益終將使你相信它所說的真實不虛。」(T-9.V.9) 可憑果實之效益來辨別,自受親證的辨別法,俾能使眼界閃爍著感恩的光輝。不僅是受效益所治的果,亦是成見證其效益的因。
能力必須先發展出來,你才能加以利用。這原則雖然不適用於上主的創造上,但對你所營造的一切,卻是最寬宏的待遇。在沒有出路的處境中,你仍能發展你的能力,藉以脫身。你有一位神聖的嚮導,指導你發展那些能力,可是唯有你才是真正的發號施令者。這掌管天國的責任又交到你手中,因為你的嚮導不只幫你尋找,且給了你固守它的方法。還有一個楷模可以追隨,他會鞏固你的權力,絕不會以任何方式貶損你。如此,你便在自己想像出來的奴役狀態下,重獲主腦的地位,這一來反而證明了原來你並非奴隸。(T-6.IV.9)
兄長:為增進「我們」的親切度,使之得見「奇蹟」為自然不過的事。因此,對於了解「我」、「我們」及「我們與眾生」的關係,就格外重要。
*「這是闡釋奇蹟的課程。」(T-導言.1:1);「奇蹟乃是一種認知的方式而非真知,它是問題的正確答覆。」 (T-3.III.2:4),它亦是當下處境的真相。
*「我即是一個醒目的範例」:這句話能用「身分象徵」來看--從一位自認為是人子,卻因渴望治癒之念而憶起身為上主之子(同:自性'靈性'基督)真實身分的覺醒者。奇蹟課程正文中的第一人稱「我」即是此覺醒之音。同時仍指向「道路象徵」來理解--「唯有我能夠普施奇蹟於一切眾生,因為我就是救贖。」(T-1.III.4:1),按其本質內涵的概念,這個「我」指向的是人子至上主之子整個覺醒旅程--「道路.真理及生命」之全貌。
*關於「我」:「身為一個人時,我從未試著以真知來制衡謬誤,而是由根本處往上修正。」(T-3.IV.7:4);「聖靈就在你的正念裏,祂以前也是這樣臨於我的。」(T-5.I.3:3);「我來是為你建立一個基礎,使你自己的思想帶給你真正的自由。」(T-5.IV.2:7);「我能治癒你,因為我知道你的真相。」(T-10.III.7:4);「你既是由我學來的,你的角色必與我相同。」(T-11.VI.10:3);「再過一會兒,你就會看到我了,因我從未隱藏過自己,是你在隱藏。」(T-12.II.7:1);「你若能在自己內心看到我,那是因你已決心彰顯真理。」(T-12.VII.12:1);「我立於神聖的一刻中,你願我顯現得多清楚,我就會顯現得多清楚。」(T-15.IV.5:1)
*關於「我們」:「關於我的一切,沒有一樣你不能達到。」(T-1.II.3:10);「我無法為你把你的願心與上主的旨意結合為一,可是只要你願意接受我的指引,我便能拭去你心中的一切妄見。就是這些妄見從中作梗。」(T-3.IV.7:4;7:6);「當你受到虛妄之音的誘惑時,呼求我,讓我提醒你救治之道,也就是分享我的決心,使它更堅定,由此得到救治。」(T-5.II.11:1);「我誕生於你內,表示你已覺醒於自己的莊嚴偉大。」(T-15.III.9:5);「在恩典之境,我受到了歡迎,表示你終於寬恕了我。」(T-19.IV.一.17:1));「 我就在你的神聖關係內,可是你還想把我關在你為阻擋自由而設的種種障礙之後,不讓我到你那兒去。祂已經在那兒了,你是迴避不了祂的。在祂之內,我們已經合一了的共融之境,是可能涵容與你內的;那共融會成為新知見的核心,為全世界帶來光明。」(T-19.IV.二.8:3~5)
*關於「我們與眾生」:「你所有的困境都是基於認不清自己、弟兄以及上主的真相。」(T-3.III.2:1);「當你接近弟兄時,等於接近我;當你遠離弟兄時,我對你也會變得十分陌生。」(T-4.VI.8:1);「親近我吧! 除了弟兄外,你還需要甚麼?我們將重建你心靈的平安,這有待我們的攜手合作。聖靈會教你如何覺醒於我們以及你自己。」(T-13.VI.16:3~5)
*這是一趟並肩連袂同行而非踽踽獨行的旅程。
奇蹟具有調整層次的功能,能引發救治所需的正見。唯有具此正見才可能了解救治是怎麼一回事。寬恕若不導向修正,只是一種空洞的架式。缺了這一點,它基本上只能算是一種批判而非救治。奇蹟心態下的寬恕就是一種修正,絲毫沒有批判的意味。(T-2.V.15;16:1)
目標既已明朗,你現在需要一個具體的步驟去實現。目標實現的快慢,全憑你按部就班的練習的意願有多強而定。只要你肯嘗試,每一步都會有所幫助。這些步驟加在一起,會將你由批判之夢帶進寬恕之夢,脫離痛苦與恐懼。你對這些步驟並不生疏,然而目前,它們對你而言,屬於觀念的成份仍多於起心動念的原則。因此,我們還需要一一練習一陣子,直到它們成為你生活的準則為止。(T-30.導.1:2~7)
「奇蹟課程」它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為人指出一條道路,幫他找到自己內在的導師。所謂療癒,就是透過與天律相應之念而邁向真知的途徑,還能認清天律放諸四海皆準的普遍價值。顧名思義,奇蹟課程的<整個格局設計 >是為達此道路的一種教學指南,在理論及實踐兩方面都按部就班加以詮釋。
若於<正文結構基礎>所覺知之道途,仍屬於觀念的成分多於起心動念的原則,那學員練習手冊每日一課的方向感性質,倒是極佳的引導。 <學員練習手冊導言> 對此現象,也提醒得非常清晰。
正文初掀帷幕後續曲--365課 (中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